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月13日来源:《中国经营报》2023年6月12日(04版)    作者:覃毅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围绕这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命题,工经所青年经济学者赓续传统,踔厉奋发,依托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产业洞察,围绕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以理论结合实际的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经营报》开设“工经青年学者论坛”专栏,以署名文章的方式刊发工经所青年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心得和成果,力图通过青年学者的视角,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以飨读者。

 

世界各国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格局重塑变革,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矛盾依然突出,尤其近些年持续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围堵。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用体系化布局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路径。目前,数字技术正在与实体经济广泛和深度地融合,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实融合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化和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正在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和质量稳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全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平台汇聚的工业APP突破59万个。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目前我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率达到55.7%,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关键工序数控率达75.1%,实施网络化协同运作的企业占39.2%,数字化管理比例达68.1%。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部门,极大地降低了传统时间和空间因素对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的阻碍;而且,制造业的数字化强化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外溢”效应,进一步提高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赋能效果,需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挖掘推广一批“5G+工业互联网”产线级、车间级典型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融合;加快建设制造业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产业链的数字技术渗透度,创新优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平台,监测原材料和能源、消费者需求等信息,确保资源配置高效和供应链顺畅。

数字化创新提升制造业创新质量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上都有较快的增长,但仍然面临研发创新效率偏低、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情况。

对此,我国持续推进有利于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激发创新活力,但这其中的协同效应尚不完善。

应当看到,正是长期以来创新研发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缺乏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平台、研发合作模式与实际生产需求结合度不高等,致使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从专利产出到市场最终产品产出之间未形成有效的成果转化链条;加之现实中相关创新资源的碎片化以及制造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给制造业创新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上,目前制造业整体创新效率及增长率带来的“溢出效应”并不强。

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看,通过完善通信基础设施,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先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创新中的应用,利用数字科技提高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夯实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制造业成果转化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速制造业创新步伐。

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竞争优势转换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突出趋势,能够实现高效的供需动态匹配,极大地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引发全球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

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大数据产业培育、5G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前沿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在这一趋势下,我国仅仅依靠低要素成本等低附加值环节的优势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已无法为继,加速聚焦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场,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发布的《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供应商已超过20家。

进一步发挥智能制造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需要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加快先进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在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标准制定、核心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突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检测和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给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撑能力,加速形成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数字降碳助力制造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接下来两个五年规划的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十大行动,涉及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

“双碳”目标的实现,已经深入影响各行各业。我国制造业部门由于产业规模大、产业关联性高、能源消耗大等特征,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点部门,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需要大力发挥数字化在节能降碳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深化数字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及回收全环节的深度融合,提高绿色制造的数字化应用,推动制造业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建设低耗高产的绿色制造体系。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采集工业运行数据,实现精准预测需求、设备远程监测、能耗管理、预测性维护、设备运行优化,进而降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能耗和碳排放。

 

分享到: